查看原文
其他

第一批90后30了!那些30岁突然叛逆的年轻人

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-10-28




作者 | 徐小大

编辑 | 留木


2020年,第一批90后就30岁了。

从19年下半年起,自媒体上关于30岁的讨论络绎不绝。年轻人们也自发在网络社区上,发起一个个30岁相关的话题,渴望在更多真实的个人经历中,寻找前行的参照。

在这些讨论中,“30岁的叛逆”被频频提起。在豆瓣上,“#30岁后的叛逆期#” 这个热门话题,已获得300+万次浏览,700多名网友在话题下讲述自己的经历。

有那么一群人,在而立之年,主动放弃稳定可期的未来生活。辞去稳定的工作、或是重新选择一座城市,走上一条包含巨大不确定性的道路。

主人公1 : 小艾
(微博ID:艾艾艾小艾outdoor)。30岁花光6位数的积蓄登一座雪山,因为那是自己的梦想。辞去工作,选择自己的兴趣领域,开始“户外”相关的内容创业。

主人公2 : 大跳
(微博ID:叶叶叶叶大跳)。28岁的时候,从稳定的国企辞职,成为一名家庭摄影师。“现在靠摄影的收入还不如当时的年终奖高,但完全不后悔”。

他们30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

1、为什么会做出决定改变

小艾:
“我一直是一个变动很大的人,会学很多东西,登山、健身、吉他、书法等等。毕业五年,换了5、6份工作,换了4个完全不同的行业。我喜欢不断的学习。只不过30岁这一年花光积蓄登雪山、准备开始创业,看似转变比较大,其实方向就是之前的兴趣爱好,之前已经打好了一定的基础。”

大跳:
“25岁按照父母的想法进了国企,但是在那种环境里很不开心。被无原由的压制,每天做的事情看不到价值,感觉自己连个螺丝钉都不是。其实一直想离开。某天在看日剧的过程中,突然觉得要遵从自己的内心。也接触到英文演讲,发现讲台上的自己是那么的快乐,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。再加上平时做民宿也有一点收入,也有勇气辞职了。”

日剧《最完美的离婚》剧照

 

2、“叛逆”前后有哪些变化

小艾:
“在登山时,真的觉得自己很渺小,撇清了其他所有欲望,只有吃饱和穿暖这种简单的需求。所以,以前纠结的东西,现在看得更开了。比如说以前看到朋友买房买车,会受到影响,会怀疑自己的方式是不是错的。现在更有安全感,对那些东西完全不看重了。以前喜欢一个人就非要在一起不可,但现在觉得,不管是多少岁,女性都应该取悦自己。”

大跳:
“我在国企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是收着的,走路低着头不想被人看到,也不会和同事产生更多的social,不断地怀疑自己。但现在我好爱我自己啊,每一天都很开心,有时候做梦都会笑得很大声。整个人的气场都是向外的,也有了很多长久的朋友。”
 
3、为“叛逆”作出了哪些牺牲?如何看待这些牺牲?

小艾:
“经济上的牺牲,同时也一定会失去安稳的家庭。但是对我来说,我只有见过了更大的世界,我才能选择在一处安稳的停留。我不觉得这些算牺牲,所有的经历都是在塑造今天的你。我竭尽全力了,不会后悔”。

大跳:
“我现在拍照一个月挣的钱,还没有我当时一个月的五险一金多。工作不稳定,在这个年纪也不敢生孩子。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牺牲。但因为以前是非常稳定的环境,温水煮青蛙。出来之后,我更有风险意识,也更能理性地认知我与金钱的关系。给自己的枷锁会少很多,这些都是成长”。

成年人的叛逆是怎样的?


正如豆瓣话题里所说:“成年人的叛逆针对的不再是老师和父母,而是来自工作、圈层、自我的捆绑”与青少年盲目愤怒的叛逆不同,30岁的叛逆更克制,也更自我:

1、成年人的叛逆,是对“社会时钟”的反叛

所谓“社会时钟”,就是指社会文化所形成的生活节奏,它会迫使每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按照“社会时钟”的节奏来生活。

中国人素有“三十而立”的说法,到了30岁,社会文化默认你应该成家立业,进入一种稳定可期的生活状态。

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赞同“什么年纪做什么事”,开始反思“社会时钟”。被社会时钟催着走的人,将自己的幸福感寄托在是否跟上了社会时钟的标准。而今天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屈从他人的眼光,选择自主定义人生节奏。

“30岁也没有很大吧,还是可以从头开始一些事情”。


《非正式会谈》中对“社会时钟”的讨论

 

2、成年人的叛逆,是探索精神世界的丰盛与自由


在“#30岁后的叛逆期#”的豆瓣话题下,网友分享的“叛逆”人生经历大多是关于精神世界的探索:辞去工作花光积蓄,去读书、旅行、做公益、开图书馆。


今天年轻人对自身状态反思的价值支点,不在于外部社会的标准,而在于自己的内心:我有没有变成一个更好的人?到了30岁这个关口,他们更加在意自己是否真的独立且自由。他们依然渴望通过重塑自己,让生命获得再次成长。


“只要经济独立、人格独立,怎么样都不会过得太差的”


只身走过千山万水的小艾


3、成年人的叛逆,是不断权衡、探索后的最终决定

心理学家杰弗里·阿内特在2000年提出“成年初期”理论。成年初期是青少年时期和成熟成年期之间的一个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年轻人会经历各种怀疑和挣扎,不断追问自己内心的渴望。这期间对个人身份的探索,更多会围绕职业、爱情、世界观等方面。现代生活,让这个探索的时间不断被延长,不断推迟年轻人完全进入成年期的年龄。

30岁的叛逆看似冲动随意,但却是经历过20多岁的种种怀疑、探索、挣扎、成长之后,最终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。

“做决定没有那么容易,我可能在心里已经想了一百遍,确定好了所有细节,才很云淡风轻地说出来”。


为什么“而立叛逆”的人越来越多?


1、心理基础:越是不在意,生活越容易

从个体成长的心理历程来看,30岁的人会更加自信,更加不在意他人的看法。

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说“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,做独特的自己”,但还在探索成长期的十几、二十岁的人却很难真正做到。临近30岁时,在生活中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,我们会拥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,和更加多元的自我身份认同,拥有了更加确定、完整的“自我”。

30岁的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如何要。外界的眼光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,自己舒心才是最重要。

“以前情绪很糟的时候,我会写下来让我焦虑的事情,然后过半年再去看这些是否会成真。这样试过几次之后,半年之后会焦虑的事情就完全不考虑了”。
 
2、物质基础:有钱有底气

30岁,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,手上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物质财富,以及工作技能与资源,这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。更重要的是,30岁,与世界交过手了,知道自己“有几把刷子”,赚钱不是“能不能”的问题,而是“它是否重要”。这也让他们更有底气拥抱前行路上的不确定性。

“30岁的安全感,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。做事业以前成功过,找对方法后,换一个方向,依然有很大概率成功”。


另一方面,90后的父母也是他们的坚强后盾。60后是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,加上独生子女政策,来自家庭的丰厚财富积累,也是90后随心生活的重要屏障。


 

3、大环境:旧有规则的失效与个体化的探索

社会变化太快,让人来不及变老。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,旧有的建议和规则不再起作用,年轻人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索,摸索成长。

互联网带来的“零工经济”的浪潮,也为年轻人脱离稳定组织,更灵活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可能。在吴晓波频道的年度盘点中, 2019“最火职业”对比2009年更加个体化,外卖、滴滴司机、网红这些更加灵活的新型工作形式赫然在列。

吴晓波频道:2009到2019,数据里的中国十年)


30岁的叛逆,看似离经叛道的种种行为,实则是他们在尝试拆除传统的围墙,探索更多的生活可能。在这个多元标准的世界里,只有自己亲身趟过的路,才能给人最坚实的心理依靠。

撕去“30岁”这个标签,这个时代,你可以在任何年纪做你自己。




你可能会喜欢:

甭管是不是30岁,先点个在看 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